[toc]
你有没有发现,很多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不满时,总爱说一句话:“我也不想这样,但我没有选择。”
这句话听起来像是无奈,其实更多时候,是一种精致的逃避。
人是很容易自我说服的生物。越是在压力面前,我们越容易构建一种看似合理的逻辑,用来安抚内心的不安与懦弱。而“别无选择”,恰恰是这种逻辑中最完美的一种。
我曾有一个同事阿林,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普通公司,薪资不高,前景平平。他每天机械地上下班,工作五年毫无进展。有一次聚餐时我问他:“你有没有考虑跳槽,或者去学点新技能?”
他只是摇摇头说:“我也想啊,可家里指望我养,年纪也大了,不折腾了……反正也没别的选择。”
后来公司裁员,阿林被动离开。他逼着自己开始重新规划,学习设计、接私单、做副业……三年后,他成了自由职业圈小有名气的人。
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的那句话:“原来我一直不是没有选择,只是没有勇气面对选择。”
这让我想起一个观点:很多人所谓的“现实”,其实是他们用来回避改变的借口。
“别无选择”,是最常见的自我设限
“别无选择”听起来很像现实压倒了理想,但仔细想想,真的如此吗?
你说自己只能忍受一份厌恶的工作,是因为经济压力;
你说自己不能结束一段消耗的关系,是因为怕孤独;
你说自己做不了改变,是因为“不是每个人都能活得自由”。
但这背后真正的含义,往往是:“我害怕改变,所以我选择不改变。”
选择的本质,是伴随着风险和不确定性的。而“别无选择”这四个字,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心理安慰:我不是懦弱,我只是被命运困住了。于是我们既不必承担失败的责任,也不用面对改变的焦虑。
说到底,它是一种非常高级的自我欺骗。
真正的选择权,往往藏在我们回避的地方
生活中,选择其实一直都在。只是有的选择更苦,有的路径更长,有的答案不够好看,于是我们干脆不去看。
有句话说得好:“成年人最大的谎言,就是我别无选择。”现实的真相是,大多数时候,我们不是没有路走,而是不愿付出改变的代价。
真正成熟的人,敢于承认自己在做选择,也愿意承担每一个选择带来的后果。他们不会轻易把“无能为力”的剧本交给别人写,而是尝试抓住哪怕一点点的可能,试图跳出“命运”的循环。
哪怕最后还是没能走远,但至少,他们不是躲在“别无选择”的壳里,一边抱怨生活,一边原地踏步。
写在最后
逃避的方式有千万种,最体面也最隐蔽的,是告诉自己“我别无选择”。
可你真的别无选择吗?还是你在选择一种最省力、最安全的方式去躲避成长的痛?
成长从来都不轻松,但只要你愿意承担那个“我可以试一试”的勇气,你就已经比昨天的自己,迈出了重要的一步。
不要轻易对生活说“我没办法”——
因为很多时候,我们不是没办法,而是没有“立刻好起来”的办法。
可那并不等于,我们一无选择。
发表评论